2018年,新電改三周年。相比前兩年,今年的電力市場,在輸配電價改革、多層次電力市場體系建設、售電側放開、電力交易機構與平臺建設、發用電計劃放開等方面,推進速度明顯加快。特別是針對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和增量配網試點項目推進緩慢等密集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更是看到了國家將電力體制改革進行到底的決心。 輸配電改革繼續深化 年度降電價和清費金額合計821億元 電價關乎到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此前,我國平均銷售電價的水平是每千瓦時(每度)0.65元,其中居民電價0.55元,農業電價0.48元,大工業電價0.64元,一般工商業電價0.80元,而一般工商業電價是這四類里面最高的。由于一般工商業電價主要涉及中小企業,范圍非常廣,社會關注度高,也是今年清費減負的重點。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大幅降低企業非稅負擔,降低電網環節收費和輸配電價價格,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 為了達成這一目標,自3月份以來,發改委先后發布了三份降電價文件: 2018年3月28日,發改委發布了特急《關于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有關事項的通知》,分兩批實施降價措施,第一批降價措施全部用于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自2018年4月1日起執行。 2018年5月15日,發改委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電力行業增值稅稅率調整相應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的通知》,電力行業增值稅稅率由17%調整到16%后所騰出的電價空間,全部用于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預計可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每千瓦時2.16分,涉及降價金額約216億元,于5月1日起執行。 7月25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利用擴大跨省區電力交易規模等措施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有關事項的通知》,將擴大跨省區電力交易規模、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征收標準降低25%、督促自備電廠承擔政策性交叉補貼等電價空間,全部用于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規定自2018年7月1日起執行。 此外,國務院也在《關于開展2018年國務院大督查的通知》中提到,要將降低電網環節收費和輸配電價格,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情況成督查重點。 據統計,截至到今年8月份,全國絕大多數省份已經進行了前兩批次降電價目標,除西藏、新疆以外,第一批次一般工商業電價下調的省(市)達到32個。而山西、遼寧、江西、湖北、陜西、甘肅、江蘇、浙江、安徽、廣西、云南、深圳一般工商業電價已經完成前兩批次下調。其中吉林省、陜西省和北京市已經實現第三批次降電價。從降價幅度來看,陜西、廣西、浙江、寧夏降價幅度較高,分別達到6.74分/千瓦時、5.91分/千瓦時、5.11分/千瓦時、5.12分/千瓦時。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經濟運行調節局局長趙辰昕在8月16日召開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分8項措施有序推進。這8項措施主要有,已經出臺的涉及電網環節的清費政策要落實,轉供電環節的收費要清理和規范,推出涉及到區域電網和跨省跨區的專項工程輸電價的改革,涉及到重大水利工程基金征收標準降低25%,臨時性降低輸配電價等8項政策,按年計算,涉及降價和清費金額合計821億元。 加快放開發用電計劃 山東成唯一允許售電公司跨省交易的省份 為了加快全國電力市場建設步伐,完善直接交易機制2018年7月16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對外發布《關于積極推進電力市場化交易進一步完善交易機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以及《全面放開部分重點行業電力用戶發用電計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在《通知》和《實施方案》的推動下,2018年,我國電力市場化交易加速推進。 在交易機構組建方面,全國所有省份均建立了電力交易機構,其中,云南、山西等8?。▍^)組建了股份制交易機構;北京、廣州2個區域性電力交易中心也組建完成,成立了全國電力交易機構聯盟,形成業務范圍從?。▍^)到區域、從區域到全國的完整組織體系。截至2018年上半年,在全國各電力交易機構注冊的合格市場主體達82921家,較2017年底增長約2萬家。2018年8月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推進電力交易機構規范化建設的通知》,要求按照多元制衡的原則對電力交易中心進行股份制改造。目前,這項工作正在推進過程中。 在市場化交易方面,加快放開發用電計劃。僅2018年上半年,全社會市場化交易電量就達到7912億千瓦時,占售電量比重達到30.4%。前5個月,國家電網區域內市場化交易電量達到4749億度,同比增長51.3%,占同期售電總量的28.3%。省間交易電量已完成3544億度,同比增長16.8%。前6個月,南方電網區域內省內市場化交易電量1515.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4%,平均電價降低0.08元/千瓦時,降低用電成本約121.3億元。 省間交易方面,跨區跨省市場化交易電量14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0%,占省間交易電量的33%,其中,省間電力直接交易電量311億千瓦時,同步增長3.8%;省間清潔能源交易電量完成180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6%,占省間交易電量的41.7%,其中,水電同比減少1.9%;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省間外送電量同比增長50%。南方電網區域內省間市場化交易電量113.6億千瓦時,占西電東送總量的12.9%。山東則成為唯一一個允許售電公司點對點跨省交易的省份。 增量配電改革推進不力地區被約談 第四批增量配網名單開始報送 2018年,為了扎實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工作,8月份以來,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組成六個組分別對江蘇、貴州、遼寧、河南、廣東、甘肅、寧夏、重慶、云南、福建、浙江、上海、湖北、湖南等14個?。ㄊ?、區)開展實地督導調研。 督導調研過程中發現,一些地方相關責任部門改革推進不力,試點項目進展總體緩慢;一些電網企業或干預招標,或強制要求控股,阻礙社會資本進入,在供電區域劃分、接入系統等環節設置障礙,導致部分項目遲遲難以落地。 為了確保中央電力體制改革決策部署不折不扣得到落實,推動增量配電業務試點加快落地見效,9月28日,國家發改委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發改委、能源局、經信委(工信委、工信廳)、國網、南網、內蒙古電力公司下發了《關于對增量配電業務試點項目進展緩慢和問題突出地區進行約談的函》,首批約談的地區主要涉及遼寧、浙江、江西、山東、河南、四川等六省。 六省約談之后,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又發布了《關于建立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項目直接聯系制度的通知》,通知中稱,為及時跟蹤了解試點項目進展情況,研究解決改革試點中存在的問題,加快推進試點項目落地見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決定選取部分重點試點項目作為直接聯系項目。其中包括12個直接聯系試點項目。直接聯系項目業主每月5日前向直接聯系司局書面報告項目進展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意見建議。 敦促第三批增量配電業務試點地區加快建設之后,12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綜合司聯合發布《關于請報送第四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項目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各地加快組織報送第四批試點項目,在目前已基本實現地級以上城市全覆蓋的基礎上,將試點向縣域延伸。 《通知》提出,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是電改9號文件確定的3個有序放開的改革重點之一,文件明確要求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配電業務,探索社會資本投資配電業務的有效途徑,鼓勵以混合所有制方式發展配電業務。 《通知》強調,遵循國家政策要求開展增量配電業務試點,試點區域不要出現將公用電廠變相轉為自備電廠、依托自備電廠開展試點等情況;要避免重復建設、交叉供電,確保電力供應安全可靠。對于電網企業參與或涉及存量資產的試點項目,電網企業還要加快辦理電網投資建設、資產評估、股東意見等手續,避免層層設置環節、推諉扯皮、強行干涉,保障試點項目順利推進。電網企業要全力支持試點項目。 《通知》要求,各地要精心選擇試點項目。積極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增量配電業務,條件較好地區要努力實現縣一級試點項目的覆蓋。為保障試點后的投資收益和順利推進,選擇試點時要求項目應達到一定的面積和投資規模。鼓勵縣級以上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產業園區、擁有配電網存量資產控股權的地方電網、躉售縣等各類主體開展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 各地盡快篩選符合條件的試點項目,在征求相關部門、單位和電網企業意見后,形成報告,于2019年1月20日前報送至國家發展改革委(運行局、體改司)和國家能源局(電力司)。短時間內連續出臺相關政策,足以看出國家加快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的急迫性。 甘肅、山西電力現貨試運行 廣東中長期現貨年底緊張模擬 2018年11月8日,為推進電力現貨市場建設速度,國家能源局綜合司下發了一份《關于健全完善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工作機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督促南方(以廣東起步)、蒙西、浙江、山西、山東、福建、四川、甘肅等8個第一批參與電力現貨交易試點改革的省份和地區,應加快研究編制現貨市場建設試點方案,抓緊研究起草市場運營規則,盡快開展技術支持系統建設相關工作;原則上應于2019年6月底前開展現貨試點模擬試運行;同時要求電力交易機構、電力調度機構要改造系統建設主體責任,電網企業要給予充分的人、財、物支持。 《通知》附件中提到,8個試點區域由體改司等8個部門牽頭,其中南方、山西、山東、甘肅由體改司和運行局2個部門牽頭,其余4地各由1個部門牽頭。 《通知》下發79天后,2018年12月27日上午,隨著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連維良,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寇偉共同啟動水晶儀,甘肅、山西電力現貨市場試運行啟動,這也是國網區域內最先開始現貨模擬的兩個試點城市。 甘肅、山西現貨市場建設方案,借鑒了國際成熟經驗,充分考慮了甘肅、山西能源集約開發外送、電網結構復雜等特點,建成后將基本形成交易品種齊全、功能完善的電力市場體系,市場結構實現中長期交易到現貨交易的全周期覆蓋,交易品種涵蓋全部發電資源的能量交易和輔助服務交易,同時形成較為完善的規則體系和技術支持體系。 據了解,除甘肅、山西外,國網經營區山東、浙江、福建、四川等4個試點省公司已編制完成現貨市場建設方案,正在按地方政府主管部門計劃進行方案完善和規則編制等工作,確保2019年試運行。國網區域的現貨市場建設終于啟動了,作為國內最先啟動的廣東電力現貨市場中長期交易趕在12月的最后幾天模擬。 12月24日,廣東電力交易中心發布了《關于開展現貨環境下年度集中競爭和雙邊協商模擬交易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于2018年12月25-28日開展現貨環境下年度集中競爭模擬交易和雙邊協商模擬申報。 除現貨環境下的模擬,28日上午,廣東電力交易中心繼續公布2019年第一次月度競價交易結果,總成交電量434524.21萬千萬時,較12月增加約6萬4前9百萬千萬時,前10名售電公司成交量之和約占總成交量63.8%。 民營售電公司在艱難中前行 現貨市場下轉型或淘汰 在2015年發布的《關于推進售電側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提出,通過逐步放開售電業務,進一步引入競爭,鼓勵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參與售電市場。意見的出臺,為售電公司,特別是眾多民營售電公司的出現鋪平了道路。公開資料顯示,自2015年以來,全國逾萬家售電公司完成注冊,其中,經過電力交易中心公示的多達3500家。目前活躍于售電市場的既有民資背景的獨立售電公司,也有電網、發電集團等國字頭背景企業投建的售電公司。發電公司旗下售電公司運營緩慢平穩,而獨立的售電公司正在承擔風險艱難求生。據媒體報道,新疆、安徽、江蘇、山東、廣東,近期已陸續有售電公司退出電力交易市場,有些售電公司轉讓股權,甚至直接轉讓公司。今年以來,售電公司更是迎來一波注銷潮?,F在全國已經有316家售電公司注銷,其中河北最多有54家,其次為廣東有22家,這些注銷的企業多為自然人股東構成的民營企業。除了注銷外,還有50多家售電公司的營業執照被吊銷。售電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通過競價交易獲得的價差被不斷壓縮、偏差考核帶來的罰款風險加大,更多的售電公司開始退出市場。 “做售電來說,不管在哪個省,電廠的話語權都是強的,以后每個省的民營售電公司,經過三五年的發展,存活下來的,大約會在5到10家左右,剩下的或者死掉,或者兼并重組,或者變成電廠和大的售電公司的代理,這是一個發展趨勢,這個趨勢是改變不了的。” |